外加劑能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改善施工環境,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同時可節約水泥、降低成本、加快施工速度。因此,混凝土外加劑廣泛用于各種混凝土工程中。但是我國各地區礦石資源不一樣,水泥生產工藝規模有效大差別,導致了水泥品種的多樣性。而且,同一種水泥質量差別也大。
在高性能混凝土、高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應用中往往會出現混凝土外加劑與水泥適應性較差的現象。這就類似“青霉素”不適應“某些”病人會現現“過敏”或其它“異常反應”一樣。這種現象尤其發生在低水膠比實際用水量少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物中。在相同配比下,同摻量同品種的混凝土外加劑往往由于水泥品種不一樣,其應用效果有效大差別。同樣混凝土外加劑在一種水泥的應用中效果較好,而在另一種水泥的應用中出現較大差別,甚至出現相反效果,出現質量事故。如摻有“甘油”的混凝土外加劑或“糖鈣”或“木鈣”的混凝土外加劑,在某些水泥中應用效果較理想,而在某些水泥中可能會現相反的效果。又如:東北某工程使用泵送劑之前,未做混凝土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試驗,盲目地將泵送劑用于大壩水泥的工程中,結果導致混凝土不凝的質量事故。
一般,混凝土外加劑適應性較差表現如下:
1)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損失快。
2)硬化混凝土強度明顯下降。
3)混凝土泌水、離析、分層現象嚴重。
4)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提不上來,看似混凝土外加劑減水效果差。
5)新拌混凝土的攪拌過程中出現異常凝結(速凝、假凝)。
6)混凝土收縮加大、抗滲、耐久性下降。
7)大體積混凝土中緩凝效果不明顯、出現溫差裂縫。 因此,要正確認識混凝土外加與水泥適應性這一現實問題,在應用某一品種混凝土外加劑之前,一定要做混凝土外加劑與水泥適應性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