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對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對聚羧酸的作用機理和技術性能了解的并不充分。相應地,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的檢測技術也在初期探索階段,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對10個聚羧酸產品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檢測,其中標準型聚羧酸減水劑和防凍型聚羧酸減水劑各有5個產品,聚羧酸產品的減水率都比較高,大部分產品的減水率超過了30%,相應地28d抗壓強度比都達到了155%以上;聚羧酸產品的含氣量在2.0%-5.0%范圍內,主要是聚羧酸產品自身性能和技術處理的不同所致;凝結時間與基準混凝土相差不多,防凍型產品由于加入早強組分,其凝結時間稍有提前,少數產品凝結時間較長,主要是受聚羧酸產品分子結構的影響;防凍型產品的-7d抗壓強度并不高,10#樣品受凝結時間較長的影響,其-7d抗壓強度相對較低;聚羧酸產品的28d收縮率比基本保持在100%左右,比萘系高效減水劑的抗收縮性能要好,對混凝土結構較為有利;聚羧酸產品的堿含量和氯離子含量一般都非常小,但本次檢測中有幾個樣品的堿含量和氯離子含量相當高,氯離子含量甚至達到了3.0%以上,這主要還是在于原材料質量控制不嚴和聚羧酸產品復配技術的不足。
一、檢測標準
2007年8月1日建設部發布了第一本關于聚羧酸的行業標準《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JG/T223-2007),于2007年12月1日開始實施。然而,從檢測方面來看,標準實施一年多來,依據此標準檢測的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較少,大部分仍是以《混凝土外加劑》(GB8076-1997)檢測。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企業對新標準的認知度不夠,另一方面是受《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JG/T223-2007)為行業標準的限制,適用范圍不如國家標準廣泛,在其它領域可能得不到認可。
二、攪拌時間
對于強制式攪拌,在檢測過程中我們發現,攪拌時間是一個關鍵因素。在混凝土攪拌初期,攪拌時間稍有差異,混凝土的狀態可能出現較大的差別。《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JG/T223-2007)中規定的攪拌時間為2min。在這個時間內,一些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的作用效果相當明顯,混凝土流動性很好,當再繼續攪拌1-2min時,混凝土流動性就會逐漸變差,并趨于穩定。這個現象說明,在混凝土攪拌初期,一些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會很快產生作用,但這種作用并不穩定,經過一定時間后,其作用效果才逐漸穩定。對于另一些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其作用效果可能在2min之后才能顯現。如果攪拌時間控制不好,將會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在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的檢測過程中,如何控制混凝土攪拌時間,還需要不斷的總結和研究。
三、攪拌方式
比較上述兩個標準,其檢測方法基本相同,主要的差異在于混凝土的攪拌方式。《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JG/T223-2007)中采用強制式攪拌,而《混凝土外加劑》(GB8076-1997)中采用自落式攪拌。對于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來說,自落式攪拌對混凝土的拌合程度不夠,不能充分發揮聚羧酸的作用效果,導致用水量增大,影響混凝土的后續性能,從而不能反映出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的真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