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混凝土屬于堿性物質, 會與雨水 (弱酸性) 、二氧化碳等發生中和反應, 長期的侵蝕會造成混凝土疏松、失去強度, 從而縮短使用壽命;同時, 雨水也會逐漸滲透腐蝕鋼筋, 使其受力性能受損;
2) 混凝土本身屬于多孔物質, 表面吸水率高, 吸水后顏色變化較大;長期的紫外線照射, 會導致混凝土老化, 顏色變黃。
因此, 保護劑施工是清水混凝土必不可少的一道施工工序, 起到保護混凝土強度、耐久性和維持混凝土外觀穩定的作用。涂刷了保護劑的混凝土吸水率基本為零。
保護劑材料的選擇, 應著重關注其滲透性能、抗紫外線性能、抗酸堿侵蝕性能、表干時間和固化時間, 用于室內時, 還應關注其VOC及甲醛釋放量。
保護劑施工環境溫度以0~28℃為宜, 環境溫度過高會導致混凝土保護劑中水分蒸發過快, 影響保護劑的滲透作用;環境溫度過低會使混凝土保護劑無法固化, 嚴重影響施工質量, 一般施工后6 h以內, 環境溫度不可低于0℃。雨、霧、露、大風等天氣不宜進行混凝土保護劑施工。
保護劑施工的混凝土基材應清理干凈, 可用細砂紙適當打磨, 但不可破壞混凝土的自然光澤;施工前混凝土表面應適當潤濕, 以利于保護劑的滲透, 但不可留有明水。
噴涂施工應根據混凝土保護劑說明書選擇噴槍的噴涂壓力、流量以及噴涂距離, 一般以40~50 cm為宜, 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滾涂和刷涂施工, 應選擇較細、較軟的滾刷, 避免混凝土表面留下滾刷痕跡。保護劑應多次分層涂刷, 不可一次涂刷過厚, 避免產生流掛現象, 影響防護作用和外觀效果。
3 結語
優秀的清水混凝土建筑, 應通過精細的施工管控以及周密的后期防護, 盡量避免混凝土的缺陷和損傷;而修復和防護工作, 作為清水混凝土后一道工序, 更應做到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