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是個社會公共產品,公路養護就是為確保這個公共產品正常使用和提高服務質量而進行的經常性保養、維修及其加固、改建。公路部門依靠《公路法》、《技術規范》、《操作指南》等規范提供高質產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公路養護質量好壞牽扯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公路養護隨之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并接受社會的監督。就個人從事養護管理的一點經驗,就養護標準和怎樣達到標準談談個人意見:
一、養護的標準:
1、以“路暢江海 公澤百姓”為工作綱領,依據相關法律及其規范,為百姓提供平整、舒適的出行環境,凸顯一個“暢”字;
2、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責任,完善公路的路容路貌,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凸顯一個“美”字;
3、以人民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全為目標,確保自身安全的同時,確保不因養護不善而引發的安全責任事故,凸顯一個“安”字。
二、 養護的管理
針對南通目前養護管理和生產職能相剝離的現狀,搞好養護管理,達到上述“暢、美、安”三字標準,我想從以下方面來落實、強化:
1、加大投入,改變現有干線公路基礎薄弱狀況。
通州干線公路150.665KM,現221省道全線,222省道16K—20K,223省道南段58K—79K,225省道 37K+650---51K計56Km路面損壞嚴重,呈現大面積路面翻漿、龜網裂現象,占總里程37%,另336線局部損壞。而這種現狀依靠正常養護經費 無法改變,所以加大這些路段的改造是基礎。
2、加強多方建設,確保隊伍、機械、材料滿足養護要求。
養護管理說白了,無非不外乎“人”、“機”、“物”的投入和有效的整合。分兩個方面:
(1)、公司“人、機、物”。改制的公司從事養護生產并不單純的把社會公益當成首要。作為管理方應從招標文件入手,以合同、制度等多個方面按養護標準來規定這三個方面的低標準,并將養護經費和養護質量直接掛鉤;
(2)、行業管理單位從“人”的充實和“服務”至上的理念上不斷建設,不僅在數量上達到監管要求,更要從素質上達到管理要求,將養護管理人員的工作實績和績效工資掛鉤。發揮現行“大路政”格局下路政中隊管理前沿化優勢,切實做好服務工作。
3、加大個層面監管力度,始終將養護處于可控狀態。
形成養護管理網絡,明確各個層次的管理責任,并細化到人,加大巡查頻率,加強考核力度,開展各類活動激發養護生產單位的積極性,始終使養護處于良性循環。
4、建立考評機制,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評議。
不但建立健全管理方對養護企業的考評機制,更重要是自我加壓,建立健全社會的考評機制,促使責任心增強。( 來源: 中國公路網 作者: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