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凝土凝結過程中沉降引起的開裂
目前采用的大流動性泵送混凝土容易出現該類裂縫。大流動性混凝土拌和物在初凝前,拌和物中骨料雖經振動,內部空隙中水分空氣上浮,但粗骨料處于自由狀的緩慢下沉中。如混凝土路面的無筋混凝土,全面均勻下沉,表面不會出現裂縫;而鋼筋混凝土在初凝前粗骨料處于下沉狀態,鋼筋下的粗骨料下沉,在鋼筋支持下鋼筋底部形成空隙,產生沿鋼筋方向的開裂,這種裂縫一般只到鋼筋面再不會向下延伸,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二次振搗,可排除在石子、水平鋼筋下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提高黏結力和抗拉強度,并減少內部裂縫與氣孔,提高抗裂性。
2.混凝土凝結時失水較多干縮引起的開裂
薄體混凝土結構在氣溫較高季節施工容易出現這種裂縫。例如大型平板、道路面層、廣場等,在混凝土厚度小于200
mm,坍落度大于100mm時,炎熱氣候環境下更容易干裂。原因是由于拌和物在振動時水分下滲、外泌流失、蒸發和自身水化作用,尤其有風吹快速失水得不到保護而開裂,出現時間多在初凝前后,深度會達到板厚的1/3―1/2,直至貫穿開裂。但只要在初凝前的表面再次壓抹并即刻覆蓋養護,在初凝時出現的這類裂縫是可以預防的。
3.穿壁螺桿和套管處產生滲漏水
水池及地下混凝土工程模板支設時,采用對拉螺桿固定模板,為防止滲水,螺桿中部和兩側焊止水環,焊縫嚴密能有效地防止滲水。若不加焊止水環,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對拉螺桿下部骨料還會逐漸下沉,凝固后螺桿下形成一層水膜,在水分逐漸蒸發后該處就形成一道貫通的細孔,產生滲漏水現象。同樣,貫穿池壁的預埋套管也會發生同螺桿相同原因的空隙,在內或外水壓力作用下產生滲漏水現象。這種滲漏的防止是將止水片周圍焊接嚴密,混凝土如采取二次振搗效果更好。
4.混凝土自身應力產生的裂縫
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尚未有任何荷載作用時其自身的應變產生的裂縫。這種現象在夏季更容易產生。其裂縫形式上下貫通,在地下室墻壁上、剪力墻壁上會呈現出較有規律的開裂,豎向縫一般長1.5mm一2.5mm,這種裂縫是由混凝土的自應力引起的。原因是混凝土在水化熱達到一定溫度時,混凝土膨脹應力逐漸消失,此時開始收縮,但混凝土已有一定的強度,即使收縮是均勻的,也會形成較有規律的裂縫。
5.溫度應力產生的裂縫
在混凝土施工后的強度增長過程中,要承受不同溫度和濕度的循環變化。同時在內外約束應力作用下,混凝土的自約束應力是由非線性的不均勻變形引起,便產生局部裂縫;而結構的外部約束應力由于結構之間的相互約束,這種約束變形有可能使結構產生貫穿性或局部性裂縫。當混凝士體積內溫度應力大于混凝土的拉應力時,混凝土將出現裂縫。現行的《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3--2002)中規定: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應根據氣候條件采取控溫措施,并按需要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將溫度控制在設計要求的范圍內;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溫差不得大于25℃。從施工的工程實例的統計情況來看,達到此要求,大體積混凝土均未出現裂縫現象,保證了施工質量。
6.荷載和不均勻沉降產生的裂縫
荷載裂縫一般為兩種情況形成,一種是在混凝土尚未達到設計強度時,被重物所壓形成裂縫;另一種是混凝土已達到設計強度,在上部有重物撞擊或臨時堆放超重物時形成的裂縫。后者較前者裂縫明顯,多數成為貫穿性的裂縫。由于結構上部承載重量相差大,造成結構不均勻沉降,產生裂縫,裂縫形狀上寬下窄,造成滲漏。